心随江海远,量赋水云宽。浏河镇,东望崇明,西通苏州,南接上海,北靠太仓港,地处娄江口,为长江口的第二道门户,被称为“江尾海头第一镇”。作为一个兼具航海文化、郑和文化和渔文化的江南古港老镇,古称“刘家港”的浏河镇拥有1800多年历史,因其海贸发达而被誉为“六国码头”,郑和船队曾于此七下西洋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,成就了浏河繁星如云的名胜古迹。
作为东临长江的明德二中学子,更应该探索浏河江海文化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体悟江海文化的精神内涵,挖掘江海文化的当代价值。让明德二中的学子从“七下西洋起锚地”“六国码头”的交流互通中洞见江海文化的开放包容,从吴健雄先生留学报国的经历中感悟江海文化的家国情怀,从七十二家村的时代巨变中挖掘江海文化的融合创新,通过本次江海文化PBL项目的研究深入了解江海文化的精神内涵、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,并在传承创新中继续弘扬江海文化精神,践行新时代青少年使命担当。
作为学校课题《基于健雄精神传承的毓慧课程实践研究》中的研究内容,本学期明德二中PBL项目成员在太仓市中小学美术艺伙研修坊的指导下,开展了以“春水流觞 浏河印象——手绘旅行地图”为主题的江海文化PBL子项目探究,成功实施了一项创新的美术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和项目式学习研究。该项目以浏河镇的江海文化为背景,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(PBL)的方式,深入了解浏河本土文化,并运用美术语言将其表现出来。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,分组进行实地考察、采访和资料搜集,最终以手绘旅行地图的形式,将浏河镇的文化特色呈现给公众。希望通过这个项目,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,同时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。项目的核心在于让学生用美术的语言去服务于社会,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。
第一课时 探——我是主理人
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王伟光老师执教第一课时,教学活动中,教师通过播放长江文化节的先导片,激发了学生对浏河文化的兴趣。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旅游拥堵,旅客不了解浏河等问题出发,提出驱动性问题:怎样帮助这些来浏河旅行的人,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旅行路线呢?随后,学生们在探究阶段深入浏河镇的每个角落,从美食到古建筑,从人文故事到自然景观,无一不成为他们研究的对象。
第二课时 学——技能体验营
第二课时是由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李菁艳老师为主教,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张亦弛老师、太仓市明德第二中学陈天虹老师为助教开展的体验营,学生们在技能体验营中学习美术技能,并结合所获得的信息,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手绘旅行地图。这些地图不仅展示了浏河镇的地理位置和特色,更融入了学生们的创意和对文化的理解。同学们通过对绘制的地图一稿进行修改调整,到最终完稿。
第三课时 承——市集发布会
第三课时由明德二中陈天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地图发布会,学生们通过发布会的形式,向同学、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。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,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与评价过程。学生们的汇报不仅展现了他们对江海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,也体现了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、深入探究方面的巨大潜力。
艺伙研修坊的导师费晓瑜从美术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了专业点评。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的校长张元媛则从PBL项目的角度充分肯定了课程的完整性与对二中的意义,书记薛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为在场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。活动的最后,所有参与者一同观摩了此次发布会的成果展,并为喜爱的地图进行了投票。
浏河印象
“春水流觞 浏河印象——手绘旅行地图”江海文化PBL子项目的成功实施,为明德二中江海文化PBL项目式学习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它将美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让学生们在探索中学习,在创作中成长,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统一。随着项目的深入,我们每一位成员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,感受到文化的魅力,体验到创作的乐趣,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。



